2025年10月15日,“一师讲堂”系列活动在玉衡楼201举行。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院院长欧阳友权教授以“人工智能创作:机遇与挑战,不知是否可行”为题,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现实映照的学术讲座,引发师生广泛关注与思考。
讲座伊始,欧阳友权教授从日常创作切入,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在内容生产领域的普遍应用现状以及AI崛起带来的文艺三大变化。接着,他从AI研发的两大硬件限度,人工智能的三个层级以及超人工智能的科技伦理三个维度为师生搭建认知框架,在此基础上,他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作为文艺创作的利器,形成人—机互动,辅助创作,并使文学突破单一的文字媒介,与其他艺术相结合,改变文艺作品的形态等,同时,机器“智脑”也存在着天然的局限,如AI数据资源局限,机器程序没有生命体验,缺少原创力等。最后,欧阳教授阐述了AI时代文艺创作的未来,并指出新旧迭代是历史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工智能是时代大势,不可逆转,我们要做的只能是主动接纳,假以时日,不断调试自己,跟上时代,适应变化。

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积极发言,竞相分享表达自己的疑问与感悟,2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苏鑫阳就“当代人工智能与人类是什么关系”的提问引发热烈讨论。欧阳友权教授回应:“二者为协作关系。”他进一步阐释,人工智能可以成为写作的得力助手,但绝不能替代人类创作——原创力作为根植于生命体验与思想深度的核心能力,是人类作家不可复制的宝贵财富,也是文学创作的灵魂所在。

此次“一师讲堂”,欧阳友权教授全面剖析人工智能创作的核心议题,解答师生疑问,为师生把握智能时代文艺创作方向提供了重要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