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展示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工作风采展示 》 正文
“榜样力量”系列报道(二)|阳丹:心之所向,行必能至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2日 16:30 点击数: 来源:王思婷

在浩瀚的人生海洋中,每个人都是一艘独行的航船,不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灯塔,驶向心中憧憬的未来。在广袤的知识海洋航行中,有一位同学,她不仅在专业成绩方面表现出色,还积极通过学科竞赛锤炼自己,更在创新创业的浪潮中奋楫笃行,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不断靠近心中的彼岸。她就是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阳丹。

夯实基础,探索知识之海

求学路上,阳丹始终秉承着“非学无以成才,非志无以成学”的理念。她不断阅读相关专业书籍,扎实自己的知识基础。大学两年,阳丹的学业成绩、综合测评一直名列班级第一,优良率达到100%,绩点保持在4.0+,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等。这些优异成绩的背后,离不开阳丹日以继夜的不懈努力。

在采访中,阳丹分享了她在时间分配和学习方面的经验。她习惯在每个学期的开始,梳理每门课程的任务和要点。“老师通常会在第一周介绍本学期的作业和小组展示等任务,我喜欢在第一周结束前将它们梳理一遍,这样就能清晰明了。”在面对多门课程的学习任务时,阳丹并不松懈,她以周为单位,系统地列出各项作业和任务,并合理规划时间。“我会根据任务的截止时间和所需时间来进行合理的分配。一般来说,我倾向于提前两到三天完成。”她在采访中分享道。这种有条理的时间规划让她在完成作业时游刃有余。

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阳丹重视课内外知识的融合。她会认真地做课堂笔记,用专用笔记本记录同一学科的知识点。“这样会更有系统性。”她在采访中分享道。而对于课外知识,她同样会做详细的笔记。“若只是随意阅读而不做笔记,我会觉得收获很有限。所以,我会用A4纸记录阅读的内容,并在每章结束时写下自己的看法或者对该部分的小结。”养成记录的习惯让阳丹逐渐发现,记录下的知识更易于回顾和整理,进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她渐渐明白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并在知识的海洋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也愈发坚定了在学习中前行的决心。

作为一名师范生,她深知单靠课堂学习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足够的,更需要掌握牢固的师范技能。大三两个月的校外实习为她提供了宝贵的成长机会。在采访中她分享了自己第一次上课的“小乌龙”:原以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实际上他们却一无所知,而她觉得会给学生带来困惑的内容,学生们却能信手拈来。这时,她才深刻领悟到备课中“备学生”的内涵。她虚心接受指导老师的建议,并能够及时进行反思。“实习期间,我每天都会写反思日记,将自己的所见所想都记录下来。”这段宝贵的实习经历让阳丹对课堂教学有了比以往更深刻的了解。回校后,她积极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学习高质量的课程,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与此同时,这两个月的“教师”身份让阳丹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实习时,我看到了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这让我真正体悟到何为教育家精神中的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意识到教育是一项需要满腔热情和奉献精神的事业。只有深刻领会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并怀有热爱和责任感,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立足实践,勇攀竞赛之巅

在2023年湖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中,阳丹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比赛期间,文稿的撰写是重中之重。为了打磨出完美的文稿,她和队友们每天晚上都在与老师讨论,完善论文内容。“我们选取了雷锋精神作为研究主题,经过三轮反复修改。最终确定从精神内涵、传承困境和优化路径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阳丹回忆说。确定好具体框架后,她和队友们每天都是晚上7点去教室撰写具体内容,10点才回宿舍。回到宿舍后,她并没有休息,而是和队友们继续奋斗,直到文稿成熟的那一天。“在最后冲向决赛的时候,从最基本的格式规范,到语言表述,再到理论深度,我和同学每天熬夜到凌晨两三点进行反复打磨,几个不同的人顶着相同深的黑眼圈,最终才形成了我们比赛的文稿。”回忆到比赛期间的那段日子,阳丹分享道:“很累,但是很值得。”

然而,打磨文稿仅仅只是第一步,将近6000字的文稿浓缩为十几分钟的演讲稿,才是更大的挑战。面对即将到来的比赛,阳丹的演讲内容满满当当,占据了近10张PPT。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但阳丹并未退缩。为了能够将文稿完美地呈现出来,阳丹利用课余时间反复阅读文稿,精心提炼其中的精髓。她不断地修改、完善,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出最丰富的内容。同时,她还向老师请教、与同学讨论,汲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不断完善自己的演讲稿。

谈到比赛最让她印象深刻的事情时,她分享道:“那是一个深夜,我们练习结束后一同在电梯里唱着歌,指导老师在旁边录视频,也跟着唱了起来。那种情感的交融与共鸣,至今仍然在我心中荡漾。”在那些不眠的夜晚,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心无旁骛,他们反复练习,不断雕琢每一个细节,只为了追求极致的完美,如同在无垠的星空中寻找最亮的那颗星。他们相互纠正缺点,共同进步,那份执着与毅力令人动容。星光不负赶路人,她们的努力与执着,在比赛的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最终,她们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佳绩,为那段不平凡的时光画上了完美的句点。

筑梦未来,点燃创新之火

在求学之路上,阳丹不满足于书本知识,更致力于通过多种方式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2022年,她参与的项目获得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这对于曾经对创新项目、科研项目一无所知的她来说,是万万没想到的。

大一下学期伊始,她踏上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征程。对于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论文撰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阳丹回忆道:“每次完成论文后,老师总会留下语音留言,指出需要大幅修改的地方。那时,最害怕的就是看到老师的消息。”

然而,困难并未击垮她们的意志,反而让她们变得更加坚韧不拔。她们从知网下载论文学习,细心研读硕博论文的文献综述,从中汲取灵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的申报书逐渐完善,老师给予的建议也从冗长的语音留言简化为简洁的文字。最终,她们成功获得了国家级项目的立项。阳丹在采访中感慨道:“那一刻,我真切体会到了努力的价值。同时,也要衷心感谢那位同学的邀请,以及那段与伙伴们并肩奋斗的美好时光。”

立项只是起点,论文撰写才是接下来的重头戏。在准备论文的过程中,阳丹不断翻阅文献,与同学们共同设计调查问卷,拜访导师,整理所得数据。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她们才正式展开论文的撰写。“当时临近期末,我们整理好所有资料后只能留到假期进行。假期期间,我们每隔几天就召开一次线上会议,紧张地撰写完成后再次让老师审阅。当时每天都是在网站、电话、QQ‘三点一线’。”没有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正是这种不懈的努力,让阳丹获得了宝贵的成长与锻炼机会,也见证了努力的回报。当一切工作接近尾声时,阳丹才如释重负。“8月结束之际,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她分享道。

鲜衣怒马少年郎,不负韶华行且知。阳丹从前行中积蓄力量,在前行中明确方向,在不断吸收与碰撞中成长,最终细水长流,化作汪洋大海。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也应如此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坚信“道远且长,虽远必达;心之所向,行必能至。”

(责任编辑:熊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