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石岸书、党团学办公室郑槐泠带领师生一行10余人来我院开展调研交流。交流座谈会在玉衡楼201会议室举行,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龙永干、院党委副书记李豪杰、副院长杨水远、综合办主任刘洁莹、学工办主任王娜、团委书记熊薇以及学生代表参会,本次座谈会由院长龙永干主持。
会上,石岸书简要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来访团队,并围绕“新时代红色文学的湖湘文脉”展开调研与交流。他指出,新时代红色文学的内涵与外延面临动态变化的挑战,其界定需结合时代语境与社会实践,尤其需要新闻从业人员在传播过程中积极挖掘典型案例,探索理论边界。郑槐泠则深入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师生近年来深入革命老区、红色场馆开展研学访学的实践成果,强调通过田野调查寻找新时代红色文学创作的突破口,为红色叙事注入鲜活的时代气息。
龙永干对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从红色文学、湖湘文化、现代师范教育等多个维度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在主题研讨阶段,龙永干以“新时代红色文艺的多元发展”为主题,从丁玲、周立波的思想启蒙到精准扶贫的当代书写,提出红色基因应融入文学、影视、音乐等多元艺术形式,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红色文化传播体系;李豪杰以“新时代红色育人的一师实践”为主题,围绕学校近年来探索思政教育传承创新之路展开交流,详细介绍了学校打造的“一馆三线六课”大思政课品牌;杨水远以“红色文学在湖湘的百年演进”为主题,提出应着力阐释湖湘大地红色文脉的精神特质与时代价值。
自由讨论环节中,两校学生代表围绕“新时代青年与红色文学传承”展开热烈交流。一师学子结合《毛泽东诗词选读》校本课程学习、“重走主席游学路”暑期实践活动,提出一师宝贵的红色资源是新时代青年开展红色文学创作的精神富矿;人大学生代表则结合此次游学经历,分享组织红色文学创作营、田野工作坊的经验,呼吁青年以创新表达激活红色文化资源。
此次座谈会不仅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更通过两代学人的思想对话,展现了红色文学在新时代的蓬勃生命力。我院将继续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在守正创新中赓续湖湘文脉,为培育新时代红色文艺工作者贡献力量。

